趋势一:充电接近加油体验现在到在未来的几年之内,青海充电桩乘用车充电电压将从500V升级到800V,单枪充电功率从60KW要支持到350KW,充满电的时间会从1个小时左右缩短到10到15分钟,接近燃油车的加油体验。趋势二:充电桩厂家充电设施有更好的可用度 充电基础设施要有更高的可用度,具备“高可靠”、“高质量”的特性,要能够适应高温潮湿、盐雾、粉尘等复杂和恶劣的运行环境,核心部件比如充电枪、充电模块等产品质量要高。趋势三:更节能更绿色 到2025年,中国将有3000万台电动车,年充电量超过2500亿度,效率如果提升3个百分点,将节省85亿度电。充电基础设施变得更节能更绿色,固态变压器、新拓扑新器件、新算法的新技术导入,在电站设计上要能够支持光伏、储能的本地接入和综合调度。
1、车与桩发展不协调。很多车主觉得充电不方便,找不到近的专业充电桩充电桩。然而同时,很多建成的青海充电桩厂家充电桩却没有车子来充电,大量闲置,这个情况在高速服务区的充电站尤为明显。这个很大原因是充电桩建设的无序造成的,市场纠偏需要时间与成本,此时政府的引导显得非常重要。2、兼容性问题。充电桩本身并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也正因为如此,有实力的企业展开了一轮博弈,都企图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成为主导者,政府作为利益的参与者之一并没有及时的出手,直到2015年年底,新的充电设施国标才出台。而此时,很多充电桩已经建设完毕,更多充电桩产品已经在生产线上,老的桩和车,兼容性是存在问题的,这些都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和潜在的矛盾。
1)青海充电桩充电安全数据:通过对电动车进行充电,监测充电过程的电池系统的电压、电流、温度变化,结合历史充电数据,可实现充电安全预警。据特来电大数据平台披露,截至2018年底,特来电大数据云平台对3780多万次充电过程有安全监控和防护情况,触发25.8万次主动防护,占比1.04%,预计预防20~25起重大事故。2)专业充电桩厂家汽车用电数据:通过对所有平台中电动车的监测,可以推断各城市不同车型电动车的保有量、日均充电、用电量、日均行驶里程等数据。相关数据可辅助新能源汽车推广、协助充电桩建设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二手车信息不对称,繁荣新能源二手车市场。3)汽车行为数据:通过获得车企授权,实现车载系统等数据互通,可记录汽车重要行为数据,包括车主驾驶习惯、行驶轨迹、用车时长、周围环境等,实现充电数据、车辆数据、电网数据、环境数据、用户数据等全覆盖。
“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影响新能源汽车快速推进速度。”中电联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中电联电动汽车与储能分会副会长刘永东认为,5G、充电桩厂家充电桩等正是我国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足以看出政府支持汽车产业的力度和决心。专业充电桩布局新基建充电桩首当其冲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扩大有效投资,中央将在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其中一新的“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明确包括“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伴随着“新基建”投资方向的确定,这让“过气明星”充电桩再次成了“网红”,又一次站在了风口上。
青海充电桩充电桩产业还需破壁前行,国家电网27亿元、南方电网12亿元、特来电10亿元、星星充电10亿元……加上非传统势力阿里、宁德时代高调宣布进入充电桩领域,在新基建风口下,投资热情空前高涨。充电桩行业还有多大发展空间?目前发展存在哪些瓶颈,突破口在哪里?如何推进?我们听听来自委员、专家、企业的声音。双向驱动潜力巨大不久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成为下一阶段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再添新动力。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公共类充电桩55.1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32.1万台、直流充电桩22.9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8台。从2019年6月到2020年5月,月均新增公共类专业充电桩厂家充电桩约1.2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