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推进沈阳充电桩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落实这一战略的有力保障。1.充电桩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私人建桩率低、公共充电难,虽然我国车桩比不断下降,充电配套持续改善,但是行业仍然存在部分问题亟待解决,新能源汽车用户对充电的满意度仍然较低,严重影响了新能源汽车消费体验。2019年8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19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研究报告》调查显示:充电体验对品牌忠诚度影响11.2%,远高于售前和售中服务体验;而当前新能源车用户对优质充电桩充电体验满意度最低,只有7.3分,说明充电体验已成为他们的核心痛点。
汽车诞生的初衷就是为了代步,但如今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消费者早就对汽车有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汽车除了更环保以外,其本质依旧是一辆车,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解决充电难、充电速度慢、续航能力低等问题才是重中之重。沈阳优质充电桩汽车充电慢、续航低,这是电池技术的发展限制,短期内似乎无法解决。但是,充电难则是充电桩的数量和分布问题。对此,中央表示可以解决:近日,中央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作出部署,而新能源充电桩赫然在公布的7大领域之中。这也意味着,国家将在充电桩领域中投入更大资金,并尽快弥补国内的充电桩销售新能源充电桩缺口,以促进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发展。
沈阳优质充电桩销售公共充电领域,慢充所需时间长,快充存在安全隐患且导致电池衰减严重等问题;相比公共充电而言,充电桩销售换电模式可迅速补充能源,解决里程和充电焦虑并降低购置成本。但是换电模式缺点也很明显,建站成本高、电池规格难统一,无法解决电池所有权问题;所以换电模式比较适合在公交车和运营车上使用,因为两者标准化程度高,而且对运营效率要求更严。在私家车领域,由于定制化属性强,换电模式只适用自家车型,更适合有一定销量规模的车企。据充电联盟统计,截至2020年2月,我国换电站保有量400座,相比2019年8月245座增加63.3%;主要运营商有三家,奥动、蔚来、伯坦分别运营183、123、94座。
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战略诉求十分明确,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电桩的政策也十分坚决,电动汽车沈阳充电桩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提出了明确的分场所的建设目标:新建超过3850座公交车充换电站,优质充电桩销售2500座出租车充换电站、2450座环卫与物流等专用车充电站;在居民区,建成超过280万个用户专用充电桩,鼓励有条件的设施对社会公众开放;在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写字楼和工业园区等单位内部停车场,建成超过150万个用户专用充电桩。
以提升充电服务体验、充电服务质量为特征的充电技术是新一代充电技术的主流趋势。在前一轮沈阳充电桩充电桩投资高峰下,企业跑马圈地低效扩张,建设充电功率较低。例如,近年来,沈阳优质充电桩直流快充经成为了未来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可大幅破解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过长等问题,但受制于购置成本高,新增的充电桩仍然以交流桩为主,截止到2019年末,全国新建的公共充电桩,直流桩占比仅在42%。从实际充电功率看,美国特斯拉超级充电标准(Tesla)最高可实现功率250kW,国内充电桩功率相对较低,额定功率在120kW以下,而车主可验证实现的充电功率更低,普遍在90kW以下。
私人桩成本低廉、技术成熟,但是截止到2019年12月份,私人建桩70.3万,目标完成率16.3%,远不及预期。主要在于建桩有两大难点:1)物业难,由于建立私人沈阳充电桩充电桩涉及到电路铺设、安全隐患,且部分小区存在物业更换频繁等问题;2)电网难,部分老旧小区电网已接近满载,即使7kW的慢充桩数量较大也会对电网容量造成冲击。国家电网通过对北京市居民区私人充电桩销售充电桩运行数据分析发现,多数人在下班回家后立即充电,充电时间分布在18:00-01:00,高峰时段集中19:00-22:00,充电负荷与生活用电负荷高峰时段严重重叠,形成3个小时左右的尖峰负荷;而居民生活用电在夜间有8个小时左右的低谷期,负荷率仅为10%-20%;若充分利用80%的低谷容量空间,户均可为1.2辆车充电,现有配电网无需改造即可实现社区全部车辆充电。